小的时候,我们的长辈们习惯坐在树下乘凉喝茶,在我们要出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摸着膝盖说,娃娃带着伞,待会要下雨嘞。 在那个没有电视机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这样一份提醒来的确实很贴心。在惊叹他们预测天气准确之余也会好奇为什么他们对天气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甚至曾经一度认为这是一种“超能力”。 长大之后终于知道了,这份“超能力”其实是一种叫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朋友的常见疾病。 一份善意提醒的背后,是他们被风寒湿痛折磨多年的经历。心疼之余,也想尽我之力让更多身患此疾的人对这个病症多一点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致残率高达53%,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以其顽固性和复发性成为危害中老年朋友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西医经多年广泛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内分泌、代谢、营养及物理等因素有关。 但我们的传统医学对此证已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了。 在传统医学的范畴,类风湿性关节炎属 “痹证”,与风寒湿邪有关。早在《内经》中即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 其病因可概括为正虚、邪侵、痰饮瘀血3个方面。 1、正虚,即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 2、邪侵,即外邪侵及人体,是痹症发生的重要外因。 3、痰饮瘀血,即人体受某种病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发新的病症。 具体而言,在正虚的基础之上,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经络,或内生痰瘀之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发为本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1、晨僵 患者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同时可伴有肢端发凉、麻木等现象,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经活动后,症状会缓解,甚至消除。 2、关节肿痛 表现出关节肿痛的症状,这种症状特点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3、关节畸形 畸形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之一,只不过通常发生在疾病的后期。 4、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重要症状表现。活动受限的程度与肿胀、疼痛、关节及周围结构损坏程度相关。 5、小结节 在类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大约有15-20%的患者会出现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 6、血管炎 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它处均可发生血管炎。 7、心肺疾病 部分类风性关节炎患者还会出现心脏病、肺部疾病的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调理 一 预防篇 1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 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3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诱因; 4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预防和控制感染。 二 调理篇 1 “冬病夏治”三伏贴敬上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此时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2 祛风散寒除湿“药浴”不可少 通过药浴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消肿止痛、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 3 正气辟邪“阳气”需要补 阳气主热,具有抗寒、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风寒湿入侵人体的本质是阳气不足,在平时生活中多食用一些温阳补气的食物例如醋泡姜(要早上吃)、黑芝麻、桂圆等可有效增强体质祛除寒气。 4 温阳驱寒“艾灸”来搞定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助阳补虚食疗小方 参茸山海 原料:人参、鹿茸、牛鞭、裙边 制作:把牛鞭洗净,切花刀,过水;水发裙边切成块,过水备用。锅下清汤,放入盐、牛鞭、裙边、鲜人参、鹿茸,开锅后盛盅上蒸锅蒸3小时即可。 五味扣素鲍 原料:五味子、百灵菇、银耳、浓汤、鲍汁 制作:百灵菇修成鲍鱼形状,加入鲍汁上小火煲4小时后,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时,出锅入盘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鲍上。银耳入浓汤蒸30分钟,下锅调味打薄欠浇在素鲍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点缀其上。 苁蓉老坛儿 原料:鲜肉苁蓉、鱼肚、辽参、鱼翅、鲍鱼、浓汤 制作:苁蓉洗净,切成象眼块,入浓汤小火煲20分钟。鱼肚、辽参、鱼翅分别泡发后,加入苁蓉浓汤中,小火煲10分钟,再下蚝油调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存在什么“神药”可以立竿见影。 还有更多问题想问?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炎疾病中的一种,这种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患...详情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单纯依赖医师来解除病痛是不 切实际的。在积...详情
类风湿手指发麻的按摩手法!一起学学吧! 人的十个手指是日常生...详情
综合病因:因感染、遗传、免疫力低、内分泌异常等引发。发病机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