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 西医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等)、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a拮抗剂、IL-6拮抗剂等)及糖皮质激素等四大类。 中、西医治疗RA优势不同,针对不同治疗时机、疾病发展不同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是中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和独到之处。应充分应用祖国医学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配合现代医学治疗理念,中西医结合攻克RA这一重大疑难病,造福广大风湿病患者。 偏方一、活经活络汤 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间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偏方二、蚂蚁丸 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功效: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功效。 偏方三、乌头通痹汤 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具有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功效。 偏方四、牛蒡二羌汤 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g,白汤下。 功效: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 偏方五、黄芪加减汤 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 (1)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 (2)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 (3)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 (4)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 (5)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偏方六、乳香制没汤 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化淤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 (1)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薢、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 (2)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 (3)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治疗类风湿的偏方: 一、附子粥: 制附子5g,干姜3g,大米100g,葱白2根,红糖少许,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葱、糖煮粥服食。 二、薏仁山药猪肚汤: 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砂仁、新鲜山药、纳入猪肚中,加水,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三、核桃葱姜茶: 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g,茶叶15g。将前三药共捣烂,同茶叶共放砂锅中,加水一碗半煎沸,去渣一次服下,卧被避风取汗,每日一剂。 四、薏仁茅根苦瓜粥: 将鲜苦瓜切成小块,与薏仁、白茅根、赤小豆、粳米、同煮,空腹食用。或服正清风痛宁,双氯灭痛片,奇效风痛灵,风湿定胶囊,帕夫林,甲氨蝶呤,白芍总苷胶囊。 |
偏方一、活经活络汤 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详情
绝密类风湿偏方!一般人都不知道!类风湿我个人把它分成两型:热...详情
治疗类风湿民间偏方七治疗类风湿民间偏方有很多,希望小编今天给...详情